工商百科
個體戶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如何計算的?
發布時間 : 2021-10-12 13:47:58
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,按年繳納個人所得稅。應納稅所得額的一般計算方法是什么?
個體工商戶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。
個體戶應納稅所得額=收入總額-成本-費用-稅金-損失-其他費用-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損失。
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費用不得扣除:
(一)個人所得稅;(2)滯納金;(三)罰款、罰金和沒收財產的損失;(四)不符合扣除要求的捐贈費用;(5)贊助支出;(6)個人和家庭支出;(七)與生產經營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;(八)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準扣除的費用。
應納稅所得額是多少?
應納稅所得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,是指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全部應納稅所得額,扣除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扣除的各項費用后,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余額。
《企業所得稅法》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,是指企業在每個納稅年度的全部收入,扣除不征稅收入、免稅收入、各種扣除和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。
個體工商戶怎么理解?
個體工商戶,是指公民經依法批準登記,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家庭或者住戶。
個體工商戶的債務,個體經營的由個人財產承擔,家庭經營的由家庭財產承擔。
個體工商戶的設立一般涉及三個步驟:
第一步:需要名字的個體商販或者個體商販要提前注冊名字。
第二步:提交申請材料。材料齊全,符合法定形式的,等待《設立批準登記通知書》。
第三步:收到《設立批準登記通知書》后,在《設立批準登記通知書》規定的日期到工商局繳納費用,領取營業執照。
上一篇:企業消費稅有哪些會計分錄? 下一篇:非獨立核算分支機構能否立即享受增值稅退稅?